English

“我们拥有三万德育教师”

1998-06-0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 员钱峰 我有话说

学生小俞人很聪明,但学习不努力,成绩一直居中游。系党总支副书记邱璐璐老师通过家访,了解到他独特的成长经历,以及许多平时校园生活中不易察觉的长处和短处,对他有了更加深刻、全面的了解。邱老师回来后,针对小俞富有正义感和创造性的特点进行刻意培养。经过一个阶段以后,小俞不仅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,还担任了“导生”,担负起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责任。

这是发生在上海大学校园里的真实故事。教师家访,如今已成为该校学生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,为广大教师、学生和家长所接受。

“大学教师也要做家访工作”

90年代初,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提出,上海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本地,学校学生工作要建立家访制度。通过家访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经历和环境,更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,还可以动员方方面面的学生、家长共同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。学校党委认为钱校长的这项倡导是及时和必要的,应该全力贯彻,首先是要统一师生和家长们的思想。

有一天,一名平时一贯自由散漫的学生,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骑着摩托车转圈,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。次日,樊春妹老师在家访途中遇见这位同学,学生见了吓得扭头就跑。樊老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出,这名学生的家庭教育一定十分严厉。家访照常进行,但是绝口不谈闯祸的事,反而在家长面前介绍了他的许多优点,引导家长得出自己的孩子本质是好的、有向上的愿望的结论,从而帮助家长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,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。不久,这名学生主动来找樊老师承认错误,并十分感激樊老师没让他在父母面前难堪。直到毕业,这名学生的自律意识始终很强。

今年年初,一位企业家在上海大学设立了一项“真善美基金”,资助50名家庭清贫且品学兼优的学生,每人1500元。消息一公布,申请这份基金的学生不下三四百名。黄慎之老师担任导师的班级也有多人提出了申请。黄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,决定通过家访实地了解。两天里,黄老师忍着腰痛,清晨5点多出门,晚上10点多回家,先后跑了金山、奉贤、崇明、杨浦等4名困难学生的家庭。由于黄老师细致的工作,班级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基金的资助。这三名学生被黄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,自发地从获得的基金中每人拿出300元钱资助班里其他4名困难同学。黄老师还被学生推举为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”。

拆墙搭网,形成合力

上海大学的学生工作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还摸索出了“三个必访”的制度:一是优秀学生家庭必访,教师通过家访与他们的家长共同探讨,何种模式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;二是特殊群体家庭必访,如单亲子女、孤儿、知青子女、下岗职工子女等,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条件,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学习、生活以及心理上的特殊困难和问题;三是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学生家庭必访,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和行为模式,与家长共同探讨合适的教育方式。学校还将这项工作制度拓展为学院领导、学生工作干部以及导生、学生党员干部三个层次的家访模式,拓宽了家访的覆盖面,特别是学生党员干部参与家访,这本身也是他们自己受教育获得提高的过程。

该校各学院还根据自身的工作特色,将家访工作延伸为多渠道、多模式的家校联系方式。国际商学院组织了家长联谊会,每月编辑一期《家校通讯》,介绍学校近期工作信息、各类家庭教育经验以及优秀学生谈自己的成功经验,向学生家长免费赠阅。计算机学院建立了新生家长会制度,每年新生进校第一天,都要召开家长会,系统介绍学校、学院的培养目标、教学特色和教学计划,并对家校联系协作育人的意义进行宣传。材料学院和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制度,每月固定一天,由学院领导和学生工作教师接待家长来访。自动化学院等学院还建立了电话联系制度,把学院有关领导和教师的家庭电话向家长公开,欢迎家长随时联系,并且有意识地邀请家长参加和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学生教育活动。

家访使家长与学校教育贴得更近了,而家长们的主动参与,也使学校的教育活动增色不少。有的家长帮助学校联系教育讲座、德育基地,有的家长自己就担任了学校的德育兼职教授,有的家长为学校教育捐款、捐物。更重要的是,家长们日渐主动地关心学校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。正如上海大学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周鸿刚同志所说的:“上大虽然实行了导师制,1名导师带15名学生,但面对18000名学生,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。而父母关心、教育自己的子女,总是无微不至的。学校有了家长做帮手,等于拥有了30000多位校外兼职的德育教师。他们对学生了解得更多也更深,有着血浓于水的亲和力,为学校的育人工作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教师家访、家校协作是钱伟长校长作为一名老教育家,依据自身长期实践总结出来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,是钱校长80年代初提出的‘打破四堵墙’尤其是‘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’的教育思想的延伸和深化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